麒麟v10 上部署 TiDB v5.1.2 生产环境优化实践
1030
2023-06-13
一篇带给你MySQL索引知识详解
引言
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可以收获:
1、熟悉MySQL索引的基础知识:
索引是什么常见索引模型InnoDB索引模型索引种类有哪些索引的应用场景
2、如何提高开发、DBA和QA 在项目过程中关于 Mysql 索引相关操作的技术分析能力。
一、背景
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提升开发、DBA、QA在项目过程中关于提测 sql 和 sql 变更中关于添加、修改、删除索引合理性的分析能力。
二、MySQL索引
1、概念说明
简单来说,索引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在表数据量较大时,索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可以理解为索引就像书的目录一样。
例如:一本1000页的书,如果你想快速找到其中某个知识点,如果不按照目录来查找,直接一页页翻开查找,无疑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类比于数据库的表而言,索引其实就是它的“目录”。
2、常见索引模型
哈希表
哈希表是一种以键-值(Key-Value)格式存储数据的结构,通过输入待查找的 Key值,就可以找到该 Key 对应的 Value。
哈希的思想比较简单,将值放在数组里,再使用哈希函数将输入的 Key 值换算成一个确定位置的值,最后把 Value 放在数组的这个确定的位置。
因为多个输入的 Key 值在使用哈希函数进行换算时,会出现多个 Key 换算出来是同一个值的情况,如下图中的 id1 和 idn 换算的结果都为:x,这种情况下哈希表给出的处理方案是拉出一个链表。
例如,现有一张用户表信息,需要根据用户 id 来查找用户 name,对应的哈希索引示意图如下:
这时当你要查 id1 对应的名字是什么,处理步骤是:
首先,将 id1 通过哈希函数算出 x。
然后,按照顺序遍历,找到 User1,即可查询到对应的 name 名称。
注意:
图中的 id 的值并不是有序递增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新的 User 时速度比较快,只需要往后追加。
但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不是有序的,所以哈希索引做区间查询的速度是很慢的。因为需要进行全表扫描一遍。
小结:
哈希表这种结构适用于只有等值查询的场景,比如一些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引擎。
有序数组
有序数组在等值查询和范围查询场景中的性能是十分优秀的。
还是上面的根据用户 id 来查找用户 name 的例子,如果使用有序数组来实现的话,对应的示意图如下:
假设这里的 id 没有重复,数组就是按照 id 递增的顺序进行保存的,这时如果你要查 id2 对应的名字,用二分法就可以快速得到,这个时间复杂度是O(log(N))。这种索引结构能很好的支持范围查询 。
例如你想要查询 [idm, idn] 区间的 User 的 name 信息,可以先用二分法找到 idm,如果不存在 idm,就去寻找大于 idm 的第一个 User,然后依次向右遍历,直至查询到第一个大于 idn 的 id 号,退出循环。
注意:
单从查询效率来看,有序数组就是最好的数据结构了。思考一个问题,当这种数据结构在遇到更新数据(插入或删除)时,会怎样?
比如你删除或插入一条记录,就会非常麻烦,因为插入数据需要将后半部分的数据往后挪动一个位置,删除数据需要将后半部分的数据往前挪动一个位置,成本太高了。
小结:
有序数组索引只适用于静态存储引擎,适合存储不会再修改的数据。
二叉搜索树
如果还是用上面使用 id 来查询 name 的例子,来看下使用二叉搜索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对应的示意图如下:
二叉搜索树的特点:
父节点左子树所有结点的值小于父节点的值,右子树所有结点的值大于父节点的值。
如果你要查id2的信息话,按照图中的搜索顺序就是按照UserA—>UserC—>UserF—>User2这个路径得到,这个时间复杂度是O(log(N))。
树有二叉,也可以有多叉,多叉树就是每个节点有多个儿子,儿子之间的大小保证从左到右是递增的。
二叉树是搜索效率最高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数据库存储却并不使用二叉树。原因是索引不仅存在内存中,也要写到磁盘上。
3、InnoDB索引模型
在 Mysql 中,索引是在存储引擎层实现的,所以并没有统一的索引标准,即使用不同的存储引擎,其对应索引的工作方式并不一样。
InnoDB存储引擎在Mysql数据库中使用最为普遍,下面来看下InnoDB的索引模型。
在InnoDB中,表都是根据主键顺序以索引的形式存放的,这种存储方式的表称为索引组织表,且数据都是存储在B+树中的。
为什么使用的是B+树,而不是其他的数据索引模型呢?
(1) 减少磁盘IO次数
B+树的数据结构模型将所有数据都放到叶子节点,且叶子节点形成一个列表(可以做范围查询),非叶子节点只放键值,这样每个数据叶中可存放的有效数据就多了,可以有效减少磁盘IO次数。
(2) 每次查询的时间复杂度是固定的
在B+树中,由于分支节点只是叶子节点的索引,所以对于任意关键字的查找都必须从根节点走到分支节点,所有关键字查询路径长度相同,每次查询的时间复杂度是固定的。但是在B树中,其分支节点上也保存有数据,对于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所走的路径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查询效率也不一样。
(3) 遍历效率更高
由于B+树的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上,分支节点均为索引,方便扫库,只需扫一遍叶子即可。但是B树在分支节点上都保存着数据,要找到具体的顺序数据,需要执行一次中序遍历来查找。所以B+树更加适合范围查询的情况,在解决磁盘IO性能的同时解决了B树元素遍历效率低下的问题。
索引分类
聚簇索引
主键索引
在Innodb中,Mysql中的数据是按照主键的顺序来存放的。那么聚簇索引就是按照每张表的主键来构造一颗B+树,叶子节点存放的就是整张表的行数据。由于表里的数据只能按照一颗B+树排序,因此一张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
在Innodb中,聚簇索引默认就是主键索引。
假如表没有设定主键,则按照下列规则来创建聚簇索引。
没有主键时,会用一个唯一且不为空的索引列做为主键,成为此表的聚簇索引。如果没有这样的索引,InnoDB会隐式定义一个主键来作为聚簇索引。
例如现有一个主键列为id的user表,表中有字段 t 和 name,并且在 t 上有索引。
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user(id int primary key,t int not null,name varchar(16),index (t))engine=InnoDB;
非聚簇索引
联合索引
使用多个列字段建立的索引,称为联合索引,也叫组合索引。
联合索引为:(t,name)。
其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user(id int primary key,t int not null,name varchar(16),index(t),index(t,name) )engine=innodb;
说到联合索引,一定要谈谈最左匹配原则。
所谓最左匹配原则指的就是如果 SQL 语句中用到了联合索引中的最左边的索引,那么这条 SQL 语句就可以利用这个联合索引去进行匹配,值得注意的是,当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会停止匹配。
设定表T已建立联合索引(id, name)。
where条件为:
id = 1 或者id = 1 and name = 'tom'
满足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原则,是可以匹配索引来执行sql的。
where条件为:
name = 'tom' and id = 1
也满足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原则,因为Mysql优化器会自动调整id,name的顺序与索引顺序一致,这样就能用到联合索引了。
where条件为:
name = 'tom'
不满足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原则,也就无法使用(id, name)的联合索引了。
设定表T已建立联合索引(a, b, c, d)。
where条件为:
a = 10 and b = 20 and c >100 and d = 5
这个where条件,只有a, b, c能使用到联合索引,d无法使用索引,因为c>100属于范围查询,将后面d的索引匹配给中断了。
前缀索引
当索引列的字符比较多时,索引很大且速度很慢,此时可以优化索引列,只索引列开始的部分字符串,以此节约索引空间,提高索引效率。
前缀索引的使用原则是:降低重复的索引值。
例如有以下一张学生表,st_num为学号:
从上表可以发现 st_num 字段前7位都是重复的,都是以0102021开头的。
如果使用前1-7位字符来做前缀索引就会出现大量索引值重复的情况。
此时索引值重复性高,查询效率低下,不符合前缀索引的原则,因此可以依据具体需求来决定使用前8-10位字符来做前缀索引。
前缀索引创建方式如下:
create table `student` (`st_num` varchar(255) not null,`sex` int(10) not null,`name` varchar(255) not null,index (st_num(8)))engine=InnoDB;
普通索引
如下user建表语句中的 t 就是一个普通索引,普通索引与主键索引的区别在于,普通索引的叶子节点存放的不是行数据,而是主键值。(在索引原理中会详细说明)。
例如现有一个主键列为id的user表,表中有字段 t 和 name,并且在 t 上有索引。
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user(id int primary key,t int not null,name varchar(16),index (t))engine=InnoDB;
例如: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t=100;
这个查询sql会通过 t 这个普通索引在自身的 B+ 树上找到对应主键:1,然后再使用1在主键索引所在的B+树上查询出真实表的行数据后返回结果,这个操作被称为回表。
唯一索引
与普通索引类似,不同点在于唯一索引的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这点与主键不同(主键索引列的值唯一,但不能为空)。
如果是多个字段组成的联合索引,则列值的组合必须唯一,创建方法与普通索引类似。
全文索引
5.6版本之后InnoDB存储引擎开始支持全文索引,Mysql允许在char、varchar、text类型上建立全文索引。
Mysql支持三种模式的全文检索模式:
自然语言模式:通过match against 传递某个特定的字符串进行检索。布尔模式:可以为检查的字符串增加操作符。
布尔操作符可以通过以下sql语句查看:
查询扩展模式:当查询的关键字太短,用户需要隐含知识时进行。
例如,对于单词operating system的查询,用户可能希望查询的结果除了包含operating system的文档,还应该包含linux,windows,unix的单词。
这种查询会分2次执行检索,第1次是使用给定的operating system的短语进行检索,第2次结合第一次相关性比较高的进行检索。
索引原理
聚簇索引
以下面一张学生表student为例,其中s_id为主键。
对应的聚簇索引结构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下结构图共分为上下部分,上部分是:由主键s_id形成聚簇索引(B+树),下部分是:student表存储在磁盘上的真实数据。
当我们使用主键s_id作为查询条件时,来看下以下sql的执行过程。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_id='25';
如上图所示,从根开始,经过3次查找,就可以找到s_id=25对应的真实数据。如果不使用索引,那就要在磁盘上,进行逐行扫描,直到找到数据位置。
显然,使用索引速度会快。但是在写入数据的时候,需要维护这颗B+树的结构,因此写入性能会下降!
聚簇索引(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整行数据。
非聚簇索引
还是以上述的学生表 student 为例,给该表添加普通索引 name 后,结构图中新增一棵 name 字段的非聚簇索引的 B+ 树。
如下图所示:
因此, 我们每加一个索引,就会增加表的体积,占用磁盘存储空间。
请注意看name字段的非聚簇索引B+树上的叶子节点,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并不是真实数据,它的叶子节点依然是索引节点,存放的是该索引字段的值以及对应的主键(s_id)索引(聚簇索引)。
此时执行下列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Candy';
通过上图红线可以看出,查询路径是先从非聚簇索引树开始查找,然后找到聚簇索引后根据聚簇索引,在s_id的聚簇索引的B+树上,找到完整的数据!这个过程称为回表。
也就是说,基于非主键索引的查询需要多扫描一棵索引树。因此,我们在应用中应该尽量使用主键查询。
索引维护
因为B+树为了维护索引有序性,在插入新值或删除数据的时候需要做必要的维护。
以上图为示例,如果需要插入新的s_id值为50,则需要在s_id=44的记录后面插入一行新记录。但如果插入的s_id的值为:28,则需要将s_id=31的数据往后挪动。
假如s_id=44所在的数据页满了,根据B+树的算法,此时需要申请一个新的数据页,然后将部分数据挪动到新的数据页上,这个过程称为页分裂。这种情况下,性能自然会受到影响。
页分裂带来的不仅是性能的影响,还会影响数据页的利用率。原本放在一个页的数据,现在分到2个数据页上,整体空间利用率大幅下降。
当相邻两个页由于删除了数据,利用率很低之后,会将数据页做合并。合并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分裂过程的逆过程。
基于上述对索引维护过程的说明,下面来讨论一个具体案例:
哪些场景下应该使用自增主键?哪些场景下又不应该使用自增主键?
我们知道自增主键是指自增列上定义的主键,在建表语句中一般是使用关键字:NOT NULL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来定义的。
这样在插入新的记录时,是不需要指定自增主键列 id 值的,因为系统会获取当前 id 最大值后+1作为下一条记录的自增主键列 id 的值。
这种插入数据的模式都是追加操作,不涉及到挪动其他记录的操作,也就不会触发叶子节点的分裂了。
从性能角度看:
如果使用业务逻辑的字段做主键,则相比自增主键id,不太容易保证有序插入,这样写数据成本相对较高。
从存储空间角度看:
假设user表中有一个字符串类型的身份证号字段,且是唯一不重复的,此时是用身份证号做主键,还是使用自增字段做主键比较好呢?
前面讲索引原理中讲到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上都是主键的值,如果使用身份证号做主键,那么每个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占用约20个字节,而如果使用整型做主键,则只需要4个字节,如果是长整型(bigint)则是8个字节。
由此可知,主键长度越小,普通索引的叶子节点就越小,普通索引整体占用的空间也就越小。
因此从性能和存储空间两方面来考虑,使用自增主键作为索引是更优的选择。
单个索引的值字符长度不能过大,因为B+树索引并不能直接找到行,只是找到行所在的页,通过从磁盘把整页读入内存,再在内存中查找。
其中每页的大小是有规定的,页是InnoDB管理存储空间的基本单位:1页=16kb,原则是尽量在一个页内存放多个索引。
覆盖索引
还是以上述例子来讲解,现将下列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Candy';
修改为:
select s_id from student where name='Candy';
这时只需要查 s_id 的值,而 s_id 的值已经在普通索引 name上了,因此可以从非聚簇索引B+树上直接返回查询结果,不需要回表操作。
也就是说,在这个查询里面,索引name已经覆盖了我们的查询需求,因此称为覆盖索引。
由于覆盖索引可以减少树的搜索次数,显著提升查询性能,所以使用覆盖索引是一个常用的性能优化手段。
应用场景
当只有一个索引,且该索引一定是唯一索引。这种场景适合用业务字段直接做主键。业务使用时尽量使用主键查询,避免回表。当表是经常需要更新的不适合做索引,频繁更新会导致索引也会频繁更新,降低写的效率。使用索引进行模糊查询时,切记 like 后的关键字的前面不能使用%(例如:name like "%三"),只能在关键字的后面加上%,因为索引是从左至右匹配的,如果在前面加上%就无法找到索引。数据表过大时,当索引字段的字符长度过长则不适合作为索引。因为查询大量数据时,索引即使有效,但是速度依然慢。表数据量大且字段值有较多相同值的时候适合选择使用普通索引。当字段多且字段值没有重复的时候用唯一索引。当where条件后查询字段较多,适合建立联合索引。不会出现在where条件后的查询字段,不要建立索引。
三、总结
项目代码在 code diff 时会发现常用的业务查询 sql,根据 where 条件来判断频繁查询字段,再根据本文分享的索引知识,来判断在sql审核中关于索引相关的操作是否合理且有效。 测试过程中通过设置 slow sql 查询参数,找出对应的 sql 查询语句,分析 slow sql 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添加必要的字段索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