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旭解析 TiDB 的核心优势
612
2023-06-01
单线程不香吗?Redis6.0为何引入多线程?
图片来自包图网
但是,单线程的设计也给 Redis 带来一些问题:
只能使用 CPU 一个核如果删除的键过大(比如 Set 类型中有上百万个对象),会导致服务端阻塞好几秒QPS 难再提高
针对上面问题,Redis 在 4.0 版本以及 6.0 版本分别引入了 Lazy Free 以及多线程 IO,逐步向多线程过渡,下面将会做详细介绍。
单线程原理
都说 Redis 是单线程的,那么单线程是如何体现的?如何支持客户端并发请求的?为了搞清这些问题,首先来了解下 Redis 是如何工作的。
Redis 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服务器需要处理以下两类事件:
文件事件:Redis服务器通过套接字与客户端(或者其他 Redis 服务器)进行连接,而文件事件就是服务器对套接字操作的抽象。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会产生相应的文件事件,而服务器则通过监听并处理这些事件来完成一系列网络通信操作,比如连接 accept,read,write,close 等。
时间事件:Redis 服务器中的一些操作(比如 serverCron 函数)需要在给定的时间点执行,而时间事件就是服务器对这类定时操作的抽象,比如过期键清理,服务状态统计等。
事件调度
如上图,Redis 将文件事件和时间事件进行抽象,时间轮训器会监听 I/O 事件表,一旦有文件事件就绪,Redis 就会优先处理文件事件,接着处理时间事件。
在上述所有事件处理上,Redis 都是以单线程形式处理,所以说 Redis 是单线程的。
此外,如下图,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了自己的 I/O 事件处理器,也就是文件事件处理器。
多路复用件
Redis 在 I/O 事件处理上,采用了 I/O 多路复用技术,同时监听多个套接字,并为套接字关联不同的事件处理函数,通过一个线程实现了多客户端并发处理。
正因为这样的设计,在数据处理上避免了加锁操作,既使得实现上足够简洁,也保证了其高性能。
当然,Redis 单线程只是指其在事件处理上,实际上,Redis 也并不是单线程的,比如生成 RDB 文件,就会 fork 一个子进程来实现,当然,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Lazy Free 机制
如上所知,Redis 在处理客户端命令时是以单线程形式运行,而且处理速度很快,期间不会响应其他客户端请求。
但若客户端向 Redis 发送一条耗时较长的命令,比如删除一个含有上百万对象的 Set 键,或者执行 flushdb,flushall 操作,Redis 服务器需要回收大量的内存空间,导致服务器卡住好几秒,对负载较高的缓存系统而言将会是个灾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 Redis 4.0 版本引入了 Lazy Free,将慢操作异步化,这也是在事件处理上向多线程迈进了一步。
如作者在其博客中所述,要解决慢操作,可以采用渐进式处理,即增加一个时间事件,比如在删除一个具有上百万个对象的 Set 键时,每次只删除大键中的一部分数据,最终实现大键的删除。
但是,该方案可能会导致回收速度赶不上创建速度,最终导致内存耗尽。
因此,Redis 最终实现上是将大键的删除操作异步化,采用非阻塞删除(对应命令 UNLINK),大键的空间回收交由单独线程实现,主线程只做关系解除,可以快速返回,继续处理其他事件,避免服务器长时间阻塞。
以删除(DEL 命令)为例,看看 Redis 是如何实现的,下面就是删除函数的入口:
其中,lazyfree_lazy_user_del 是是否修改 DEL 命令的默认行为,一旦开启,执行 DEL 时将会以 UNLINK 形式执行。
同步删除很简单,只要把 key 和 value 删除,如果有内层引用,则进行递归删除,这里不做介绍。
下面看下异步删除,Redis 在回收对象时,会先计算回收收益,只有回收收益在超过一定值时,采用封装成 Job 加入到异步处理队列中,否则直接同步回收,这样效率更高。
回收收益计算也很简单,比如 String 类型,回收收益值就是 1,而 Set 类型,回收收益就是集合中元素个数。
通过引入 a threaded lazy free,Redis 实现了对于 Slow Operation 的 Lazy 操作,避免了在大键删除,FLUSHALL,FLUSHDB 时导致服务器阻塞。
当然,在实现该功能时,不仅引入了 lazy free 线程,也对 Redis 聚合类型在存储结构上进行改进。因为 Redis 内部使用了很多共享对象,比如客户端输出缓存。
当然,Redis 并未使用加锁来避免线程冲突,锁竞争会导致性能下降,而是去掉了共享对象,直接采用数据拷贝。
如下,在 3.x 和 6.x 中 ZSet 节点 value 的不同实现:
// 3.2.5版本ZSet节点实现,value定义robj *obj /* ZSETs use a specialized version of Skiplists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robj *obj; double score;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struct zskiplistLevel {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unsigned int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 6.0.10版本ZSet节点实现,value定义为sds ele /* ZSETs use a specialized version of Skiplists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sds ele; double score;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struct zskiplistLevel {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unsigned long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去掉共享对象,不但实现了 lazy free 功能,也为 Redis 向多线程跨进带来了可能,正如作者所述:
多线程 I/O 及其局限性
Redis 在 4.0 版本引入了 Lazy Free,自此 Redis 有了一个 Lazy Free 线程专门用于大键的回收。
同时,也去掉了聚合类型的共享对象,这为多线程带来可能,Redis 也不负众望,在 6.0 版本实现了多线程 I/O。
①实现原理
正如官方以前的回复,Redis 的性能瓶颈并不在 CPU 上,而是在内存和网络上。
因此 6.0 发布的多线程并未将事件处理改成多线程,而是在 I/O 上,此外,如果把事件处理改成多线程,不但会导致锁竞争,而且会有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即使用分段锁来减少竞争,对 Redis 内核也会有较大改动,性能也不一定有明显提升。
多线程 IO 实现
如上图红色部分,就是 Redis 实现的多线程部分,利用多核来分担 I/O 读写负荷。
在事件处理线程每次获取到可读事件时,会将所有就绪的读事件分配给 I/O 线程,并进行等待。
在所有 I/O 线程完成读操作后,事件处理线程开始执行任务处理,在处理结束后,同样将写事件分配给 I/O 线程,等待所有 I/O 线程完成写操作。
以读事件处理为例,看下事件处理线程任务分配流程:
int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void) { ... /* Distribute the clients across N different lists. */ listIter li; listNode *ln; listRewind(server.clients_pending_read,&li); int item_id = 0; // 将等待处理的客户端分配给I/O线程 while((ln = listNext(&li))) { client *c = listNodeValue(ln); int target_id = item_id % server.io_threads_num; listAddNodeTail(io_threads_list[target_id],c); item_id++; } ... /* Wait for all the other threads to end their work. */ // 轮训等待所有I/O线程处理完 while(1) { unsigned long pending = 0; for (int j = 1; j < server.io_threads_num; j++) pending += io_threads_pending[j]; if (pending == 0) break; } ... return processed; }
I/O 线程处理流程:
void *IOThreadMain(void *myid) { ... while(1) { ... // I/O线程执行读写操作 while((ln = listNext(&li))) { client *c = listNodeValue(ln); // io_threads_op判断是读还是写事件 if (io_threads_op == IO_THREADS_OP_WRITE) { writeToClient(c,0); } else if (io_threads_op == IO_THREADS_OP_READ) { readQueryFromClient(c->conn); } else { serverPanic("io_threads_op value is unknown"); } } listEmpty(io_threads_list[id]); io_threads_pending[id] = 0; if (tio_debug) printf("[%ld] Done\n", id); } }
②局限性
从上面实现上看,6.0 版本的多线程并非彻底的多线程,I/O 线程只能同时执行读或者同时执行写操作,期间事件处理线程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并非流水线模型,有很多轮训等待开销。
③Tair 多线程实现原理
相较于 6.0 版本的多线程,Tair 的多线程实现更加优雅。如下图,Tair 的 Main Thread 负责客户端连接建立等,IO Thread 负责请求读取、响应发送、命令解析等,Worker Thread 线程专门用于事件处理。
IO Thread 读取用户的请求并进行解析,之后将解析结果以命令的形式放在队列中发送给 Worker Thread 处理。
Worker Thread 将命令处理完成后生成响应,通过另一条队列发送给 IO Thread。
为了提高线程的并行度,IO Thread 和 Worker Thread 之间采用无锁队列和管道进行数据交换,整体性能会更好。
小结
Redis 4.0 引入 Lazy Free 线程,解决了诸如大键删除导致服务器阻塞问题,在 6.0 版本引入了 I/O Thread 线程,正式实现了多线程。
但相较于 Tair,并不太优雅,而且性能提升上并不多,压测看,多线程版本性能是单线程版本的 2 倍,Tair 多线程版本则是单线程版本的 3 倍。
正如作者在其博客中所说:
Redis 作者更倾向于采用集群方式来解决 I/O threading,尤其是在 6.0 版本发布的原生 Redis Cluster Proxy 背景下,使得集群更加易用。
此外,作者更倾向于 slow operations threading(比如 4.0 版本发布的 Lazy Free)来解决多线程问题。
后续版本,是否会将 IO Thread 实现的更加完善,采用 Module 实现对慢操作的优化,着实值得期待。
作者:景同学
编辑:陶家龙
出处:juejin.cn/post/692840784200954676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