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v10 上部署 TiDB v5.1.2 生产环境优化实践
602
2023-05-01
Redis源码学习之Redis事务
Redis作为一个内存型数据库,同样支持传统数据库的事务特性。这篇文章会从源代码角度来分析Redis中事务的实现原理。
What
Redis事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命令请求打包,然后一次性、按照顺序地执行多个命令的机制,并且在事务执行的期间,服务器不会中断事务而去执行其他不在事务中的命令请求,它会把事务中所有的命令都执行完毕才会去执行其他的命令。
How
Redis中提供了multi、discard、exec、watch、unwatch这几个命令来实现事务的功能。
Redis的事务始于multi命令,之后跟着要在事务中执行的命令,终于exec命令或者discard命令。加入事务中的所有命令会原子的执行,中间不会穿插执行其他没有加入事务的命令。
multi、exec和discard
multi命令告诉Redis客户端要开始一个事物,然后Redis会返回一个OK,接下来所有的命令Redis都不会立即执行,只会返回QUEUED结果,直到遇到了exec命令才会去执行之前的所有的命令,或者遇到了discard命令,会抛弃执行之前加入事务的命令。
127.0.0.1:6379> get name (nil) 127.0.0.1:6379> get gender (nil) 127.0.0.1:6379> multi OK 127.0.0.1:6379> set name Slogen QUEUED 127.0.0.1:6379> set gender male QUEUED 127.0.0.1:6379> exec 1) OK 2) OK 127.0.0.1:6379> mget name gender 1) "Slogen" 2) "male"
watch
watch命令是Redis提供的一个乐观锁,可以在exec执行之前,监视任意数量的数据库key,并在exec命令执行的时候,检测被监视的key是否至少有一个已经被修改,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将拒绝执行事务,并向客户端返回代表事务执行失败的空回复。
首先在client1执行下列命令:
127.0.0.1:6379> get name (nil) 127.0.0.1:6379> watch name OK 127.0.0.1:6379> multi OK 127.0.0.1:6379> set name slogen QUEUED 127.0.0.1:6379> set gender male QUEUED 127.0.0.1:6379> get name QUEUED
这个时候client还没有执行exec命令,接下来在client2下执行下面命令修改name:
127.0.0.1:6379> set name rio OK 127.0.0.1:6379> get name "rio"
接下来在client1下执行exec命令:
127.0.0.1:6379> exec (nil) 127.0.0.1:6379> get name "rio"
从执行结果可以看到,在client1中执行exec命令的时候,Redis会检测到name字段已经被其他客户端修改了,所以拒绝执行事务中所有的命令,直接返回nil表示执行失败。这个时候获取到的name的值还是在client2中设置的rio。
Why
multi
Redis的事务始于multi命令,那么就从multi命令的源代码开始分析。
当Redis接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命令之后会执行multiCommand()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在multi.c文件中。
void multiCommand(client *c) { // 1. 如果检测到flags里面已经包含了CLIENT_MULTI // 表示对应client已经处于事务的上下文中,返回错误 if (c->flags & CLIENT_MULTI) { addReplyError(c,"MULTI calls can not be nested"); return; } // 2. 开启flags的CLIENT_MULTI标识 c->flags |= CLIENT_MULTI; // 3. 返回ok,告诉客户端已经成功开启事务 addReply(c,shared.ok); }
从源代码中可以看到,multiCommand()主要完成下面三件事:
检测发送multi命令的client是否已经处于事务中,如果是则直接返回错误。从这里可以看到,Redis不支持事务嵌套执行。给对应client的flags标志位中增加MULTI_CLIENT标志,表示已经进入事务中。返回OK告诉客户端已经成功开启事务。
从前面的文章中可以知道,Redis接收到所有的Client发送过来的命令后都会执行到processCommand()这个方法中,在processCommand()中有下面这部分代码:
在processCommand()执行实际的命令之前会先判断对应的client是否已经处于事务的上下文中,如果是的话,且需要执行的命令不是exec、discard、multi和watch这四个命令中的任何一个,则调用queueMultiCommand()方法把需要执行的命令加入队列中,否则的话调用call()直接执行命令。
queueMultiCommand()
Redis调用queueMultiCommand()方法把加入事务的命令加入Redis队列中,实现如下:
typedef struct multiCmd { robj **argv; // 命令的参数数组 int argc; // 命令的参数个数 struct redisCommand *cmd; // 要执行的命令 } multiCmd;
而mstate字段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client { // 其他省略代码 multiState mstate; /* MULTI/EXEC state */ } client;
multiState的结构为:
另外两个字段当前版本中(3.2.28)没用上。
假设当前事务队列中已经存在set name slogen和lpush num 20这两个命令的时候,client中的mstate的数据如下:
这个时候再往事务中添加get name这个命令的时候结构图如下:
错误命令:CLIENT_DIRTY_EXEC
那么有个问题,比如我往事务中添加的命令是个不存在的命令,或者命令使用方式,比如命令参数不对,这个时候这个命令会被加入事务吗?
前面说了,Redis接收到的所有的命令都是执行到processCommand()这个方法,在实际执行对应的命令前,processCommand()方法都会对将要执行的命令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代码如下: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到,processCommand()在对要执行的命令进行的一系列检查的时候如果有任何一项检测失败都会调用flagTransaction()函数然后返回对应的信息给客户端,flagTransaction()实现如下:
void flagTransaction(client *c) { if (c->flags & CLIENT_MULTI) // 如果flags包含CLIENT_MULTI标志位,表示已经处于事务上下文中 // 则给对应的client的flags开启CLIENT_DIRTY_EXEC标志位 c->flags |= CLIENT_DIRTY_EXEC; }
flagTransaction()方法会检测对应的client是否处于事务的上下文中,如果是的话就给对应的client的flags字段开启CLIENT_DIRTY_EXEC标志位。
watch命令
当client处于事务的上下文中时,watch命令属于可以被立即执行的几个命令之一,watch命令对应的代码为watchCommand()函数,实现如下:
void watchCommand(client *c) { int j; if (c->flags & CLIENT_MULTI) { // 如果执行watch命令的client处于事务的上下文中则直接返回 addReplyError(c,"WATCH inside MULTI is not allowed"); return; } for (j = 1; j < c->argc; j++) // 对传入的每个要watch的可以调用watchForKey() watchForKey(c,c->argv[j]); addReply(c,shared.ok); }
watchCommand()方法会首先判断执行watch的命令是否已经处于事务的上下文中,如果是的话则直接报错返回,说明在Redis事务中不能调用watch命令。
接下来对于watch命令传入的所有的key,依次调用watchForKey()方法,定义如下:
watchForKey()方法会做下面几件事:
判断对应的key是否已经存在于client->watched_keys列表中,如果已经存在则直接返回。client->watched_keys保存着对应的client对象所有的要监视的key。如果不存在,则去client->db->watched_keys中查找所有的已经监视了这个key的client对象。client->db->watched_keys以dict的结构保存了所有的监视这个key的client列表。如果第二步中的列表存在,则把执行watch命令的client添加到这个列表的尾部,如果不存在,表示还没有任何一个client监视这个key,则新建一个列表,添加到client->db->watched_keys中,然后把执行watch命令的client添加到新生成的列表的尾部。把传入的key封装成一个watchedKey结构的变量,添加到client->watched_key列表的最后面。
假设当前client->db->watched_keys的监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而client->watched_keys的监测情况如下:
这个时候client_A执行watch key1 key2 key3这个命令,执行完命令之后client->db->watched_keys结果为
而client->watched_keys结果为
对于key1,目前还没有client对key1进行监视,所以这个时候client_A会新建一个列表,把自己添加到这个列表中然后把映射关系添加到client->db->watched_keys中去,之后会把key1添加到client->watched_keys列表的最后。
对于key2,由于已经存在于watched_keys列表中,所以会直接返回不做任何处理。
对于key3,由于client->db->watched_keys中已经有client_B和client_C在监视它,所以会直接把client_A添加到监视列表的末尾之后再把key3添加到client_A的监视列表中去。
修改数据:CLIENT_DIRTY_CAS
watch命令的作用就是用在事务中检测被监视的key是否被其他的client修改了,如果已经被修改,则阻止事务的执行,那么这个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里以set命令为例进行分析。
假设client_A执行了watch name这个命令然后执行multi命令开启了事务但是还没有执行exec命令,这个时候client_B执行了set name slogen这个命令,整个过程如下:
时间client_Aclient_B
T1 watch name T2 multi T3 get name T4 set name slogen T5 exec
在T4的时候client_B执行了set命令修改了name,Redis收到set命令之后会执行setCommand方法,实现如下:
void setCommand(client *c) { // 其他省略代码 setGenericCommand(c,flags,c->argv[1],c->argv[2],expire,unit,NULL,NULL); }
在setCommand()最后会调用setGenericCommand()方法,改方法实现如下:
void setGenericCommand(client *c, int flags, robj *key, robj *val, robj *expire, int unit, robj *ok_reply, robj *abort_reply) { // 其他省略代码 setKey(c->db,key,val); // 其他省略代码 }
在setGenericCommand()方法中会调用setKey()这个方法,接着看下setKey()这个方法:
void setKey(redisDb *db, robj *key, robj *val) { if (lookupKeyWrite(db,key) == NULL) { dbAdd(db,key,val); } else { dbOverwrite(db,key,val); } incrRefCount(val); removeExpire(db,key); // 通知修改了key signalModifiedKey(db,key); }
在setKey()方法最后会调用signaleModifiedKey()通知redis数据库中有数据被修改,signaleModifiedKey()方法实现如下:
void signalModifiedKey(redisDb *db, robj *key) { touchWatchedKey(db,key); }
可以看到signalModifiedKey()也仅仅是调用touchWatchedKey()方法,代码如下:
void touchWatchedKey(redisDb *db, robj *key) { list *clients; listIter li; listNode *ln; if (dictSize(db->watched_keys) == 0) return; // 1. 从redisDb->watched_keys中找到对应的client列表 clients = dictFetchValue(db->watched_keys, key); if (!clients) return; /* Mark all the clients watching this key as CLIENT_DIRTY_CAS */ /* Check if we are already watching for this key */ listRewind(clients,&li); while((ln = listNext(&li))) { // 2.依次遍历client列表,给每个client的flags字段 // 开启CLIENT_DIRTY_CAS标识位 client *c = listNodeValue(ln); c->flags |= CLIENT_DIRTY_CAS; } }
touchWatchedKey()方法会做下面两件事:
从redisDb->watched_keys中找到监视这个key的client列表。前面在分析watch命令的时候说过,如果有client执行了watch keys命令,那么redis会以键值对的形式把(key,client)的对应关系保存在redisDb->watched_key这个字段里面。对于第一步中找到的每个client对象,都会给这个client的flags 字段开启CLIENT_DIRTY_CAS标志位。
在Redis里面所有会修改数据库内容的命令最后都会调用signalModifiedKey()这个方法,而在signalModifiedKey()会给所有的监视这个key的client增加CLIENT_DIRTY_CAS标志位。
exec命令
exec命令用来执行事务,对应的代码为execCommand()这个方法,实现如下:
execCommand()方法会做下面几件事:
判断对应的client是否已经处于事务中,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错误。判断时候需要执行事务中的命令。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不会执行事务而是返回错误。 有被监视的key被其他的客户端修改了,对应于CLIENT_DIRTY_CAS标志位被开启,这个时候会返回一个nil,表示没有执行事务。有命令在加入事务队列的时候发生错误,对应于CLIENT_DIRTY_EXEC标志位被开启,这个时候会返回一个execaborterr错误。unwatch所有被这个client监视的key。依次执行事务队列中所有的命令。重置这个client对应的事务相关的所有的数据。
discard
使用discard命令可以取消一个事务,对应的方法为discardCommand(),实现如下:
void discardCommand(client *c) { // 1. 检查对应的client是否处于事务中 if (!(c->flags & CLIENT_MULTI)) { addReplyError(c,"DISCARD without MULTI"); return; } // 2. 取消事务 discardTransaction(c); addReply(c,shared.ok); }
discardCommand()方法首先判断对应的client是否处于事务中,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错误,否则的话会调用discardTransaction()方法取消事务,该方法实现如下:
void discardTransaction(client *c) { // 1. 释放所有跟MULTI/EXEC状态相关的资源 freeClientMultiState(c); // 2. 初始化相应的状态 initClientMultiState(c); // 3. 取消对应client的3个标志位 c->flags &= ~(CLIENT_MULTI|CLIENT_DIRTY_CAS|CLIENT_DIRTY_EXEC); // 4.unwatch所有已经被watch的key unwatchAllKeys(c); }
Other
Atomic:原子性
原子性是指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
对于Redis的事务来说,事务队列中的命令要么全部执行完成,要么一个都不执行,因此Redis的事务是具有原子性的。
注意Redis不提供事务回滚机制。
Consistency:一致性
事务的一致性是指事务的执行结果必须是使事务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无论事务是否执行成功。
命令加入事务队列失败(参数个数不对?命令不存在?),整个事务不会执行。所以事务的一致性不会被影响。使用了watch命令监视的key只事务期间被其他客户端修改,整个事务不会执行。也不会影响事务的一致性。命令执行错误。如果事务执行过程中有一个活多个命令错误执行失败,服务器也不会中断事务的执行,会继续执行事务中剩下的命令,并且已经执行的命令不会受任何影响。出错的命令将不会执行,也就不会对数据库做出修改,因此这种情况下事物的一致性也不会受到影响。服务器宕机。服务器宕机的情况下的一致性可以根据服务器使用的持久化方式来分析。 无持久化模式下,事务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重启之后的数据库没有任何数据,因此总是一致的。RDB模式下,事务也是一致的。服务器宕机重启之后可以根据RDB文件来恢复数据,从而将数据库还原到一个一致的状态。如果找不到可以使用的RDB文件,那么重启之后数据库是空白的,那也是一致的。AOF模式下,事务也是一致的。服务器宕机重启之后可以根据AOF文件来恢复数据,从而将数据库还原到一个一直的状态。如果找不到可以使用的AOF文件,那么重启之后数据库是空白的,那么也是一致的。
Isolation:隔离性
Redis 是单进程程序,并且它保证在执行事务时,不会对事务进行中断,事务可以运行直到执行完所有事务队列中的命令为止。因此,Redis 的事务是总是带有隔离性的。
Durability:持久性
Redis事务并没有提供任何的持久性功能,所以事务的持久性是由Redis本身所使用的持久化方式来决定的。
在单纯的内存模式下,事务肯定是不持久的。在RDB模式下,服务器可能在事务执行之后RDB文件更新之前的这段时间失败,所以RDB模式下的Redis事务也是不持久的。在AOF的always模式下,事务的每条命令在执行成功之后,都会立即调用fsync或fdatasync将事务数据写入到AOF文件。但是,这种保存是由后台线程进行的,主线程不会阻塞直到保存成功,所以从命令执行成功到数据保存到硬盘之间,还是有一段非常小的间隔,所以这种模式下的事务也是不持久的。其他AOF模式也和always模式类似,所以它们都是不持久的。
结论:Redis的事务满足原子性、一致性和隔离性,但是不满足持久性。
Reference
Redis源码(3.2.28)《Redis设计与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