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Placement Driver (后续以 PD 简称) 是 TiDB 里面全局中心总控节点,它负责整个集群的调度,负责全局 ID 的生成,以及全局时间戳 TSO 的生成等。PD 还保存着整个集群 TiKV 的元信息,负责给 client 提供路由功能。
作为中心总控节点,PD 通过集成 etcd ,自动的支持 auto failover,无需担心单点故障问题。同时,PD 也通过 etcd 的 raft,保证了数据的强一致性,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的问题。
在架构上面,PD 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 TiKV 主动上报获知的。同时,PD 对整个 TiKV 集群的调度等操作,也只会在 TiKV 发送 heartbeat 命令的结果里面返回相关的命令,让 TiKV 自行去处理,而不是主动去给 TiKV 发命令。这样设计上面就非常简单,我们完全可以认为 PD 是一个无状态的服务(当然,PD 仍然会将一些信息持久化到 etcd),所有的操作都是被动触发,即使 PD 挂掉,新选出的 PD leader 也能立刻对外服务,无需考虑任何之前的中间状态。
初始化
PD 集成了 etcd,所以通常,我们需要启动至少三个副本,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现阶段 PD 有集群启动方式,initial-cluster
的静态方式以及 join
的动态方式。
在继续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下 etcd 的端口,在 etcd 里面,默认要监听 2379 和 2380 两个端口。2379 主要是 etcd 用来处理外部请求用的,而 2380 则是 etcd peer 之间相互通信用的。
假设现在我们有三个 pd,分别为 pd1,pd2,pd3,分别在 host1,host2,host3 上面。
对于静态初始化,我们直接在三个 PD 启动的时候,给 initial-cluster
设置 pd1=http://host1:2380,pd2=http://host2:2380,pd3=http://host3:2380
。
对于动态初始化,我们先启动 pd1,然后启动 pd2,加入到 pd1 的集群里面,join
设置为 pd1=http://host1:2379
。然后启动 pd3,加入到 pd1,pd2 形成的集群里面, join
设置为 pd1=http://host1:2379
。
可以看到,静态初始化和动态初始化完全走的是两个端口,而且这两个是互斥的,也就是我们只能使用一种方式来初始化集群。etcd 本身只支持 initial-cluster
的方式,但为了方便,PD 同时也提供了 join
的方式。
join
主要是用了 etcd 自身提供的 member 相关 API,包括 add member,list member 等,所以我们使用 2379 端口,因为需要将命令发到 etcd 去执行。而 initial-cluster
则是 etcd 自身的初始化方式,所以使用的 2380 端口。
相比于 initial-cluster
,join
需要考虑非常多的 case(在 server/join.go
prepareJoinCluster
函数里面有详细的解释),但 join
的使用非常自然,后续我们会考虑去掉 initial-cluster
的初始化方案。
选举
当 PD 启动之后,我们就需要选出一个 leader 对外提供服务。虽然 etcd 自身也有 raft leader,但我们还是觉得使用自己的 leader,也就是 PD 的 leader 跟 etcd 自己的 leader 是不一样的。
当 PD 启动之后,Leader 的选举如下:
- 检查当前集群是不是有 leader,如果有 leader,就 watch 这个 leader,只要发现 leader 掉了,就重新开始 1。
-
如果没有 leader,开始 campaign,创建一个 Lessor,并且通过 etcd 的事务机制写入相关信息,如下:
// Create a lessor.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s.client.Ctx(), requestTimeout) leaseResp, err := lessor.Grant(ctx, s.cfg.LeaderLease) cancel() // The leader key must not exist, so the CreateRevision is 0. resp, err := s.txn(). If(clientv3.Compare(clientv3.CreateRevision(leaderKey), "=", 0)). Then(clientv3.OpPut(leaderKey, s.leaderValue, clientv3.WithLease(clientv3.LeaseID(leaseResp.ID)))). Commit()
如果 leader key 的 CreateRevision 为 0,表明其他 PD 还没有写入,那么我就可以将我自己的 leader 相关信息写入,同时会带上一个 Lease。如果事务执行失败,表明其他的 PD 已经成为了 leader,那么就重新回到 1。
-
成为 leader 之后,我们对定期进行保活处理:
// Make the leader keepalived. ch, err := lessor.KeepAlive(s.client.Ctx(), clientv3.LeaseID(leaseResp.ID)) if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当 PD 崩溃,原先写入的 leader key 会因为 lease 到期而自动删除,这样其他的 PD 就能 watch 到,重新开始选举。
-
初始化 raft cluster,主要是从 etcd 里面重新载入集群的元信息。拿到最新的 TSO 信息:
// Try to create raft cluster. err = s.createRaftCluster() if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log.Debug("sync timestamp for tso") if err = s.syncTimestamp();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
所有做完之后,开始定期更新 TSO,监听 lessor 是否过期,以及外面是否主动退出:
for { select { case _, ok := <-ch: if !ok { log.Info("keep alive channel is closed") return nil } case <-tsTicker.C: if err = s.updateTimestamp();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case <-s.client.Ctx().Done(): return errors.New("server closed") } }
TSO
前面我们说到了 TSO,TSO 是一个全局的时间戳,它是 TiDB 实现分布式事务的基石。所以对于 PD 来说,我们首先要保证它能快速大量的为事务分配 TSO,同时也需要保证分配的 TSO 一定是单调递增的,不可能出现回退的情况。
TSO 是一个 int64 的整形,它由 physical time + logical time 两个部分组成。Physical time 是当前 unix time 的毫秒时间,而 logical time 则是一个最大 1 << 18
的计数器。也就是说 1ms,PD 最多可以分配 262144 个 TSO,这个能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了。
对于 TSO 的保存于分配,PD 会做如下处理:
-
当 PD 成为 leader 之后,会从 etcd 上面获取上一次保存的时间,如果发现本地的时间比这个小,则会继续等待直到当前的时间大于这个值:
last, err := s.loadTimestamp() if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var now time.Time for { now = time.Now() if wait := last.Sub(now) + updateTimestampGuard; wait > 0 { log.Warnf("wait %v to guarantee valid generated timestamp", wait) time.Sleep(wait) continue } break }
-
当 PD 能分配 TSO 之后,首先会向 etcd 申请一个最大的时间,譬如,假设当前时间是 t1,每次最多能申请 3s 的时间窗口,PD 会向 etcd 保存 t1 + 3s 的时间值,然后 PD 就能在内存里面直接使用这一段时间窗口.当当前的时间 t2 大于 t1 + 3s 之后,PD 就会在向 etcd 继续更新为 t2 + 3s:
if now.Sub(s.lastSavedTime) >= 0 { last := s.lastSavedTime save := now.Add(s.cfg.TsoSaveInterval.Duration) if err := s.saveTimestamp(save);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
这么处理的好处在于,即使 PD 当掉,新启动的 PD 也会从上一次保存的最大的时间之后开始分配 TSO,也就是 1 处理的情况。
-
因为 PD 在内存里面保存了一个可分配的时间窗口,所以外面请求 TSO 的时候,PD 能直接在内存里面计算 TSO 并返回。
resp := pdpb.Timestamp{} for i := 0; i < maxRetryCount; i++ { current, ok := s.ts.Load().(*atomicObject) if !ok { log.Errorf("we haven't synced timestamp ok, wait and retry, retry count %d", i) time.Sleep(200 * time.Millisecond) continue } resp.Physical = current.physical.UnixNano() / int64(time.Millisecond) resp.Logical = atomic.AddInt64(¤t.logical, int64(count)) if resp.Logical >= maxLogical { time.Sleep(updateTimestampStep) continue } return resp, nil }
因为是在内存里面计算的,所以性能很高,我们自己内部测试每秒能分配百万级别的 TSO。
- 如果 client 每次事务都向 PD 来请求一次 TSO,每次 RPC 的开销也是非常大的,所以 client 会批量的向 PD 获取 TSO。client 会首先收集一批事务的 TSO 请求,譬如 n 个,然后直接向 PD 发送命令,参数就是 n,PD 收到命令之后,会生成 n 个 TSO 返回给客户端。
心跳
在最开始我们说过,PD 所有关于集群的数据都是由 TiKV 主动心跳上报的,PD 对 TiKV 的调度也是在心跳的时候完成的。通常 PD 会处理两种心跳,一个是 TiKV 自身 store 的心跳,而另一个则是 store 里面 region 的 leader peer 上报的心跳。
对于 store 的心跳,PD 在 handleStoreHeartbeat
函数里面处理,主要就是将心跳里面当前的 store 的一些状态缓存到 cache 里面。store 的状态包括该 store 有多少个 region,有多少个 region 的 leader peer 在该 store 上面等,这些信息都会用于后续的调度。
对于 region 的心跳,PD 在 handleRegionHeartbeat
里面处理。这里需要注意,只有 leader peer 才会去上报所属 region 的信息,follower peer 是不会上报的。收到 region 的心跳之后,首先 PD 也会将其放入 cache 里面,如果 PD 发现 region 的 epoch 有变化,就会将这个 region 的信息也保存到 etcd 里面。然后,PD 会对这个 region 进行具体的调度,譬如发现 peer 数目不够,添加新的 peer,或者有一个 peer 已经坏了,删除这个 peer 等,详细的调度实现,我们会在后续讨论。
这里再说一下 region 的 epoch,在 region 的 epoch 里面,有 conf_ver
和 version
,分别表示这个 region 不同的版本状态。如果一个 region 发生了 membership changes,也就是新增或者删除了 peer,conf_ver
会加 1,如果 region 发生了 split
或者 merge
,则 version
加 1。
无论是 PD 还是在 TiKV,我们都是通过 epoch 来判断 region 是否发生了变化,从而拒绝掉一些危险的操作。譬如 region 已经发生了分裂,version
变成了 2,那么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写请求带上的 version
是 1, 我们就会认为这个请求是 stale,会直接拒绝掉。因为 version
变化表明 region 的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很有可能这个 stale 的请求需要操作的 key 是在之前的 region range 里面而没在新的 range 里面。
Split / Merge
前面我们说了,PD 会在 region 的 heartbeat 里面对 region 进行调度,然后直接在 heartbeat 的返回值里面带上相关的调度信息,让 TiKV 自己去处理,TiKV 处理完成之后,通过下一个 heartbeat 重新上报,PD 就能知道是否调度成功了。
对于 membership changes,比较容易,因为我们有最大副本数的配置,假设三个,那么当 region 的心跳上来,发现只有两个 peer,那么就 add peer,如果有四个 peer,就 remove peer。而对于 region 的 split / merge,则情况稍微要复杂一点,但也比较简单。注意,现阶段,我们只支持 split,merge 处于开发阶段,没对外发布,所以这里仅仅以 split 举例:
- 在 TiKV 里面,leader peer 会定期检查 region 所占用的空间是否超过某一个阈值,假设我们设置 region 的 size 为 64MB,如果一个 region 超过了 96MB, 就需要分裂。
- Leader peer 会首先向 PD 发送一个请求分裂的命令,PD 在
handleAskSplit
里面处理,因为我们是一个 region 分裂成两个,对于这两个新分裂的 region,一个会继承之前 region 的所有的元信息,而另一个相关的信息,譬如 region ID,新的 peer ID,则需要 PD 生成,并将其返回给 leader。 - Leader peer 写入一个 split raft log,在 apply 的时候执行,这样 region 就分裂成了两个。
- 分裂成功之后,TiKV 告诉 PD,PD 就在
handleReportSplit
里面处理,更新 cache 相关的信息,并持久化到 etcd。
路由
因为 PD 保存了所有 TiKV 的集群信息,自然对 client 提供了路由的功能。假设 client 要对 key
写入一个值。
- client 先从 PD 获取
key
属于哪一个 region,PD 将这个 region 相关的元信息返回。 - client 自己 cache,这样就不需要每次都从 PD 获取。然后直接给 region 的 leader peer 发送命令。
- 有可能 region 的 leader 已经漂移到其他 peer,TiKV 会返回
NotLeader
错误,并带上新的 leader 的地址,client 在 cache 里面更新,并重新向新的 leader 发送请求。 - 也有可能 region 的 version 已经变化,譬如 split 了,这时候,
key
可能已经落入了新的 region 上面,client 会收到StaleCommand
的错误,于是重新从 PD 获取,进入状态 1。
小结
PD 作为 TiDB 集群的中心调度模块,在设计上面,我们尽量保证无状态,方便扩展。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PD 是如何跟 TiKV,TiDB 协作交互的。后面,我们会详细地介绍核心调度功能,也就是 PD 是如何控制整个集群的。
相关阅读:
TiKV 功能介绍 - PD Scheduler;
TiKV 功能介绍 - Lease Read;
TiKV 功能介绍 - Raft 的优化。
目录